建證綠色發展,守護綠水青山。近日,中建四局參與建設的被譽為“長江風景眼”、全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、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、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、重慶市標志性重大民生工程、中建集團首個大型生態修復EPC工程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一期順利通過竣工驗收。
長江漁獵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廣陽島位于重慶市南岸區,曾是古代巴蜀人主要聚居地,是長江水域中不可多得的生態寶島,也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綠島、長江上游第一大島和重要生態屏障。項目EPC團隊堅持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,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,以“天人合一”的價值追求、“知行合一”的人文境界充分融合生物多樣性,修復島內生態系統。
生態大課堂,貫徹新發展理念
在這座約10平方公里的島上,項目一期工程修復“六點一線”約3平方公里。護山、理水、營林、梳田、清湖、豐草……為打造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生命共同體的智慧生態島,項目EPC團隊“心向上、腳向下”,匠心于行、攻堅克難,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優價值生命共同體。
海綿生態。生態修復不僅僅是還原,更是融合與創新,項目EPC團隊堅持“蓄水、用水”優先,“滲水、滯水”為輔,“凈水、排水”為安全保障的“三位一體”模式,深入踐行海綿城市理念,嚴格把控施工技術標準,打造海綿水生態系統,對全島雨水進行生態處理,實現水在“山水林田湖草”中的良性循環。
智慧生態。項目EPC團隊一方面選用透水性高的材質鋪設路面,搭配新栽植物,與周邊草溝自然銜接,實現修復改造與生態環境有機融合。另一方面運用智慧生態水務,對島內污水進行處理,使再生凈化水達到城市用水標準,做到“零排放”;再用凈化水在島內進行農田灌溉、綠化澆灑,實現“中水回用”。此外還應用“上田下庫+智慧灌溉”,循環互補技術,破解農業耗水大、污染面廣的難題,構建智慧、生態、環保、科學的管理系統,持續改善生態環境。
綠色生態。項目EPC團隊落實“‘長江風景眼,重慶生態島’數字密碼”要求,運用科學保育山林、微創介入湖塘,復興農田印記等10多項關鍵技術,堅持一言一行、一草一木、一鍬一土均以綠色施工為導向,多用自然、生態、柔性的方法,少用人工、工程、硬性的方法,嚴格把關質量、進度、安全,形成與島上生態修復相適應、相融合的綠色生態施工技術與方法,助力打造生態大課堂。
綠色新發展,不負人民殷切期盼
經過近三年的生態修復,廣陽島植被覆蓋率恢復達90%以上,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游隼、短耳鸮、白琵鷺等在內的近500種動物紛紛來此覓食休憩;近600種植物在此“繁衍生息”,滿足了生物多樣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至此,“風景眼”重煥生機活力,“生態島”重塑價值內涵。廣陽島上呈現出上壩疊翠、鷺舞芳洲、水墨煙巒等十二美景和“季季有花看、處處花不同”特色季相景觀,繪就了長江上游生態新畫卷。
景昃鳴禽集,水木湛清華。項目先后榮獲了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頒發的“文化與城市景觀類杰出獎”以及重慶市“茶花杯”優秀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特等榮譽這顆長江上游熠熠生輝的“璀璨明珠”,再現了古代巴渝原鄉風貌,成為了重慶城市功能升級的靚麗“名片”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中建集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堅定不移走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之路,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,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中建力量。(周贏、代科、翟明杰)